1. 首页
  2. 生活悟道
  3. 民间曾有一类人很奇怪,东西“只赊不卖”,或许还是“鬼谷”一脉

民间曾有一类人很奇怪,东西“只赊不卖”,或许还是“鬼谷”一脉

70、80后的“老辈人”,或许对儿时还有些许印象,尤其是街头巷尾经常能听到的“货郎”吆喝声;“货郎”其实是一种泛指,大抵是指走街串巷,兜售日常用品的小贩,其中有一类人很奇怪,他的货“只赊不卖”。


70、80后的“老辈人”,或许对儿时还有些许印象,尤其是街头巷尾经常能听到的“货郎”吆喝声;“货郎”其实是一种泛指,大抵是指走街串巷,兜售日常用品的小贩,其中有一类人很奇怪,他的货“只赊不卖”。


虽说这类人“怪”,却往往最受老百姓的尊敬,民间俗称“赊刀人”。顾名思义,这类人卖得多为菜刀、剪子等,再加“只赊不卖”,就成了一种“民间奇人”;真说起来,既然做买卖,哪有不收钱的道理?

怪就怪在这里,这类人“做生意”并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而是先留下一则“预言”,哪天预言成真了,再回头收钱;乍一看,这明显不符合“市场规律”,至少“预言实现”需要时间吧,这段时间还要(至少)考虑“通货膨胀,货币贬值”的问题吧?

说来说去,这类“怪人”明显不是为了做生意,重点还在“预言”上;这可不是胡扯,现实中真有这类“人”,而且不止现在有,其历史甚至能追溯到千年前的汉代,那时候叫“卜卖”。


而且,还真有专家、学者研究过“赊刀人”,研究结果是:“赊刀人”是一种社会组织,往往出现于历史关键节点;暂且不说历史,就算到了近代,“赊刀人”依然时常出现,至少1978年的《申报》上出现过。

“申报”的大抵内容是:辛西年间,浙江奉化县忽然出现了一个外乡人;此人看起来和其他“货郎”一样,兜售的是菜刀、剪子等,怪就怪在他的销售模式,“只赊不卖”。

他留下的预言是:如今米价80文,等到米价18文的时候,“赊刀人”自会上门收钱;如果预言不准,菜刀、剪子就白送了;那年月,清廷内忧外患,百姓挣扎在生死边缘,对生活早就没了希望,等“米价18文”,那是猴年马月以后的事了。

说白了,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,此人哪是做生意的,这不明摆着“白送”嘛;也正是有了这样的“便宜”,瞬间轰动浙江府,来“赊刀”的人多了,他的“预言”也被传播得更远。


就在大家将要把此事忘记的时候,18年后的光绪年间(当时正在改革新政),浙江奉化竟然真的出现了“米价18文”的行情;不管怎么说,“赊刀人”这一称谓传出去了,起到的效果自然是“百姓爱戴,官商敬畏”;尤其是官商,对于“赊刀人”深恶痛绝,理由也很简单。

那年月本就不太平,“赊刀人”嘴里再冒出点胡话,轻则不利官商,重则激起民变,那问题可就严重了;因此,之后官府通缉“赊刀人”,可惜这类人早已不知所踪,到后来空落了个“妖言惑众”的罪名。

今天看,当年的“申报”不过登了一则故事而已,真要有也是巧合;可谁也没想到,上世纪80年代,“赊刀人”居然又出现了,这次留下的“预言”比较多。


挑两个著名的来讲,其中有一则“馒头掉在地上狗都不吃”。如果是今天看,有钱人家的名犬,这些“狗”未必肯吃“掉地上的馒头”;但这则预言出自上世纪80年代,当时的“馒头”还是稀罕物,人还吃不上,哪能给狗吃呢?

另一则“猪过千,牛过万,娶个媳妇18万”。还是今天来看,暂且不说“猪过千,牛过万”的问题,反正今天“娶个媳妇”不止“18万”了吧?


当然,“赊刀人”这两则预言,倒也不是坏话,至少说明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;还是那句话,如今是“科学”社会,这些有板有眼,甚至连“时间”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的“赊刀人”,多数人看来依然是民间传说;那么“赊刀人”究竟为什么流传如此之广,影响力如此之多呢?


真要追溯起来,这还要从千年前的汉代说起,有资料记载,所谓“赊刀”其实是道教中一种隐晦的称谓;直白点解释,“赊”通“舍”,“刀”通“道”,合起来就是“舍道”。

单指道教中的一些高人,在卜算出历史大事后,碍于“天机不可泄露”,又不忍苍生受难,用隐晦的“预言”提醒世人的一种方式;据记载,“卜卖”成型于北宋空前繁荣时期,“赊刀人”出现于明清交替时期。


当然,历史记载也不尽相同,有古籍说“卜卖”属于春秋战国时的“鬼谷”一脉;按今天的词条解释,“鬼谷子”是谋略家、纵横鼻祖,兵法集大成者,诸子百家之纵横家创始人。

据传,“鬼谷子”深谙自然之规律,天道之奥妙,通晓阴阳,可卜未来;又有传说,鬼谷子著有两本奇书,《鬼谷子》和《本经阴符七术》,皆为历代禁书。


书是被禁了,“舍道”依然被“赊刀人”传承。

相关文章